手机:
18909690939
15905529900
邮箱:0552148@163.com
地址:安徽省蚌埠市淮河路1011号蚌埠大厦12楼1206室。
站内搜索

哪些刑诉证人不用出庭作证?控告他人诽谤罪需要什么证据

发布时间:2023年1月8日 蚌埠刑事律师  Tags: 哪些刑诉证人不用出庭作证,控告他人诽谤罪需要什么证据

  张家和律师蚌埠刑事律师,现执业于安徽张家和律师事务所,为人谦和,办案认真、务实,是一名值得信赖的律师,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、维护正义的信念,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。秉承 “受人之托,忠人之事”的原则,赢得了广大委托人的信任,始终把当事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。

  

哪些刑诉证人不用出庭作证?

一、哪些刑诉证人不用出庭作证

1、不能辨别是非、不能正确表达的人,不能作证人

生理上、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,不能辨别是非、不能正确表达的人,不能作证人。但是,虽然生理上、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,如果能够辨别是非并能够将自己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准确表达出来,如盲人讲述所听到的情况,聋、哑人讲述所看到的情况等,依法也可以作为证人。对于证人能否辨别是非、能否正确表达,必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或者鉴定。

2、在司法实践中,控方证人一般是不需要出庭作证的。

在刑事诉讼中,证人证言是八种法定证据种类之一,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通过询问证人,形成了证人证言笔录,如果侦查机关将这些笔录装入证据卷中,那么,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,该证人证言经过控辩双方的举证和质证后,由法庭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认定,最后决定其是否作为定案的证据使用。此种情形下,证人是不需要出庭作证的。

但是,如果公诉人、当事人或者辩护人、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,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,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,证人应当出庭作证。

二、应该出庭作证的人拒绝作证怎么处理

1、会被强制要求出庭

根据《刑事诉讼法》第一百九十三条 强制出庭作证

经人民法院通知,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,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,但是被告人的配偶、父母、子女除外。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,予以训诫,情节严重的,经院长批准,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。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,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。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。

2、证人必须是自然人,并具有人身不可替代性

在诉讼角色上,了解案情的人应当优先履行证人义务。根据《刑事诉讼法》第六十三条规定:人民法院、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。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、侮辱、殴打或者打击、报复,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;尚不够刑事处罚的,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。

3、辩方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。

刑事案件的侦查权由公安机关、安全机关、检察机关和监察机关来行使,而辩护律师没有侦查权。如果在审查起诉或审理阶段,辩护律师发现可作为辩方证据使用的证人,可申请其出庭作证,证明案件的相关事实,当然该辩方证人出庭作证,应当经过法庭的同意。

一般情形下,任何了解案件情况的人,都有在法院开庭审理时作证的义务。若是在接到法院的出庭作证的通知后,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形下,在开庭当天没有出庭,此时就触犯了刑事法律。且即使是有合理理由,也必须是采取合适的方式告知审理案件的法院。

控告他人诽谤罪需要什么证据

一、控告他人诽谤罪需要什么证据

起诉诽谤罪,需要的证据有:

1、证明诽谤存在的大字报、录音、录像等;

2、证人证言等;

3、收集加害人散布谣言的文字材料;

4、收集受害人自己受到侵害的具体表现和事例等。

依据《刑事诉讼法》第五十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,都是证据。证据包括:

物证;

书证;

证人证言;

被害人陈述;

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供述和辩解;

鉴定意见;

勘验、检查、辨认、侦查实验等笔录;

视听资料、电子数据。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,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。

二、诽谤的构成要符合下列要件:

1、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,足以贬损他人人格,破坏他人名誉,情节严重的行为。

2、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、名誉权。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。

a、行为人必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,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。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,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,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、名誉,也不构成诽谤。

b、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。所谓散布,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。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:一种是言语散布;另一种是文字,即用大字报、小字报、图画、报刊、图书、书信等方法散布。所谓“足以贬损”,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,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、名誉,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、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。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,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、名誉,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、名誉,则不构成诽谤。

c、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,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,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,就可以构成诽谤罪。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,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、名誉,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。

d.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属于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。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,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,则不能以诽谤罪论处。所谓情节严重,表现为: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、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、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、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。

3、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,对一般诽谤行为需要年满16岁,16岁以下是限制民事能力人,同时16岁也是刑事年龄。16岁以下的人有诽谤行为,其监护人有赔偿。

4、诽谤主观上必须是故意,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,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,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。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。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,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,则不构成诽谤。

诽谤行为可能会危害到他人的名誉权,故此在诽谤行为实施之后,侵权者可能需要承担支付民事赔偿金的。若是诽谤行为实施之后,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,满足了法定的诽谤罪构成要件的,受害者可以在收集相关证据之后向法院控告侵权者。




All Right Reserved 蚌埠刑事律师
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@2023 版权所有 法律咨询热线:18909690939 网站支持: 大律师网